說真的,只是不以為然而已
今天打完球在回去的路上
談論起所謂的“宅”

接著我就隨口抱怨了起來
台灣媒體的濫用,很多東西都其實跟原來的意義沒有太大的關聯


1.宅男足不出戶
才怪...足不出戶的叫家裡蹲,
宅男不出門,是不能滿足對宅物的追求?
宅男是需要定期出門去搜集宅物的資訊。

2.宅男的房間往往都很髒亂
...如果原句改為宅男的房間往往很"亂"
可能會稍微正確一點,其實宅男為了維護房間裡宅物的壽命,
房間往往會維持一定的清潔,如果你覺得很亂,
那想必是他宅物太多沒地方睡覺了。

3.宅男都沒正當職業
...宅男往往都有一個固定的職業,而且宅男通常會認真賺錢,
如果你當過宅男,你就知道為什麼要認真賺錢了,
要滿足宅男的宅魂所需的資金是很可怕的,
隨隨便便一個宅物可能都要吃去幾百塊,
所以宅男不是很有錢就是很認真賺錢,
可是往往留在身邊的錢不多....

4.宅男除了愛動漫之外沒其他興趣或才能
...這純粹是一種偏見,去網路找就可知道,大多有其他才藝,
大部份會畫畫,還有會寫小說的,甚至許多人還會一到兩種樂器,
大部分是口琴或是吉他, (參考涼宮的神曲─God knows...)
至於興趣部份,宅男的興趣因為不怎麼主流,所以不太會被人注意,
其實有一種說法,宅文化其實是反抗社會主流的文化

5.宅男都不愛打扮
少來...不打扮怎麼出門?
只是宅男打扮的方法不會去迎合主流的口味,
反正打扮自己爽就好了,自己覺得好看就好,
其實宅男們是十分自我個性強烈的。

6.宅男都沒女朋友
很多好人也都沒女朋友,這個沒討論價值

以上是宅男常會被套上的迷思和偏見
ptt上常常自稱宅男的人,往往只是家裡蹲,
或只是颱風天在家裡蹲幾天就開始自稱宅男

那明明就毫無關係...

最簡單的例子,在一些展覽裡,媒體常常會無視展覽內容,卻是針對會場那些路人,
然後會認為「御宅族果然是這樣」的人,對那樣的人只能說原本就有偏見。
看到壞的例子「果然這樣!」
看到好的例子「這是特例!」

御宅族這個字眼,本來就不等同於「ACG愛好者」
不然喜歡神奇寶貝、遊戲王的小孩子們不都是御宅族?
重點應該在「不想在興趣以外的事物花費心思」而衍生出的生活習慣、思考模式等等

並不是因為喜歡ACG所以背大背包,是因為要買很多東西,肩背比用手提袋省力
並不是因為喜歡ACG所以很胖,是因為投入太多時間所以沒空運動
並不是因為喜歡ACG所以沒朋友,是因為對普通人沒興趣、跟普通人沒有共通話題
並不是因為喜歡ACG所以不洗澡,是因為反正不出門自己高興就好
並不是因為喜歡ACG所以不打扮,是因為反正並沒有需要在別人眼中留下美好印象

而現在台灣的定義:足不出戶即為宅
所以除了街上的遊民之外,其他所有的人都宅←台灣的限定
總之別把台灣的宅當一回事 聽到別人說 笑一笑就好

不懂其意思就隨意使用,這跟“罄竹難書”有什麼兩樣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